博客年龄:18年6个月
访问:?
文章:654篇

个人描述

EMAIL:ytwj519@yahoo.com.cn
QQ:61412008

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骊山语罢清宵半,夜雨霖铃终不怨。何如薄幸锦衣儿,比翼连枝当日愿。

岁月清欢不知归处

2025-01-15 10:01 阅读(?)评论(0)

岁月清欢不知归处

时光好不经用,曾以为老去会是很遥远的事,可突然觉得年轻是更久远的事了。

2024年,日子翻过的每一页都走得很慢,慢得仿佛要把人一生所有的耐性都磨尽,慢得都像是我使尽了全部力气,却还要担心明天会不会来到。无数个瞬间,悲凉总是像水泡一般冒出,先是一个,然后越来越多,渐渐的,成了一片汪洋,将我淹没。

(一)疾病

2024年,从我的又一次莫名其妙地晕倒开始。那是2023年底,几个曾经的学生约我一起吃饭,大家吃得正开心时,我忽然就犯病了。同以往的许多次一样,我先是感觉心口不舒服,那种不舒服,类似于我刚进行完千米长跑之后的心脏不堪重负,我说不出话,只是在心脏的难受不断加剧时示意他们扶我躺下,然后,我开始四肢无力,手脚发麻,浑身被冷汗浸透,血压骤降。半个小时之后,除了非常虚弱,再无别的症状。

2024年元旦节刚过,我去医院做了心脏造影。检查结果显示,我的冠状动脉堵塞50%。医生说,还不够搭支架的条件,但仍然给我开了降血脂的药。服药一周后,我感觉自己的胃开始疼,那时,我并没有引起重视,我以为这次的胃疼同以往的无数次胃疼一样,是最近这段时间没有注意饮食的缘故,没有想到的是,服药半个月之后,我的胃竟然到了吃东西疼,不吃东西也疼的地步。我不得不再次走进医院。这一次倒找到了胃疼的原因:是服用降血脂的药引起的。

2024年春节临近之际,我停止服用降血脂的药,开始服用治疗胃病的药。我一直是害怕过冬天的,因为每个冬天我都要反复感冒,往往是上一次的感冒还没有结束,下一次的感冒又开始了。头疼,发烧,再发烧,再头疼,反反复复。这样的症况,折磨得长期以来睡眠本就不好的我更是痛苦不堪。每次凭借安眠药入睡之后,半个小时不到就会惊醒一次,醒了之后,大汗淋漓,从头发到睡衣几乎都会湿透。每次醒来,少则10多分钟,多则半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方能继续入睡,然后半个小时不到又醒来,又出一身汗,如此反复。

20244月,我在朋友的建议下开始服用中药。这一次,睡眠的状况似乎有了好转,其实这是安眠药的剂量加大了。早上起床,感觉周身无力,疲惫不堪,严重时甚至无法站立,除了躺着,什么也坐不了。我记得那一日,当我花了半天的时间排队检查,最后医生什么结论也给不了我的时候,我站在医院就诊大厅的栏杆处忽然就萌生了往下一跳的想法。

最终,我还是没有从就诊大厅的栏杆处跳下去。20245月,我开始在网上抢号预约四川省华西医院的专科门诊。在看了两个92元,两个300元,问诊了四个科室之后,医生给我下了更年轻综合症和重度抑郁症两个诊断。针对第一个诊断,医生给我开出了几大袋子药,针对第二个诊断,医生直接给我开了住院单。我取了药,但拒绝住院。我认为,我抑郁,是因为我身体的疾病让我产生了焦虑,这样的抑郁并不是住院就可以治疗好的,只是,我不再拒绝服用抗抑郁的药物。

20246月开始,每天服用的药物,我开始用纸条写下来:早上,饭前服用降血压的药和治疗胃病的药,饭后服用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药和抗抑郁的药;中午,服用治疗胃病的药和治疗更年期的药;晚上,服用降血脂的药,治疗更年期的药,安眠药,抗抑郁的药,治疗胃病的药。

生活总是很残酷的。就在我以为自己每天吃的药已经够多,再也不会有别的疾病折磨我的时候,9月初,我又开始出现肩袖损伤。严重的时候,我甚至没有办法抬胳膊,连穿衣,写字都很困难。于是,内服,外抹,贴膏药又开始每天进行。

12月开始,我每天盼着2024年快点过去。我迷信的认为,只要这一年过去了,这些疾病都会远离我。但这样的期盼显然并没有灵验:在某天午饭的时候,我在食堂滑了一下,脚崴伤了。我拖着崴伤的脚迈入了2025年,就在今天,崴伤的那只脚竟然再次崴伤。

(二)生死

2024年,我最亲的二姑死了。

二姑是在52日早上离开的。记得421日那天去医院看她,她还记得我,想不到,那一面竟是最后一面,那一次分别,竟是诀别。我虽然从来不以恶意去揣测他人,但也很少对他人充满好感,二姑与二姑父却是例外。小的时候,确切地说,是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,最喜欢去的就是二姑家。她家人很多,上面有一个年龄很大的太婆,然后是我二姑与二姑父,接下来就是我的两个表哥,一个表姐,三个表妹,兄弟姊妹之间年龄相差都不大,基本就是一到两岁,一家人之间非常和睦,从未见过谁与谁吵架。那个时候,大家的生活条件都很苦,甚至连饭都无法吃饱,但在二姑家,我总是能感觉无拘无束和无忧无虑。那些简单而快乐的日子,是我童年和少年时期里难得的光。

二姑父是先二姑十几年去世的,死于食道癌。二姑父死的时候,他家里的条件已经非常好了,换句话说,只需要等着享福就是了,可是,让人遗憾和痛惜的是,他偏偏在那个最该享福的时候死了。表姐们说,二姑父是因为无法咽下食物而被活活饿死的。我很难想象,年轻时候那么高大健壮的男人,因为得了食道癌,死的时候竟然只有不到七十斤。

二姑与二姑父是非常能干的人,用农村的话来说,他们就是吃苦耐劳的老黄牛。在七八十年代,不吃苦不能干行吗?毕竟,他们还有一个老人6个孩子要养育啊!那个时候,我家里是最缺劳力的,我能清楚地记得家里但凡有事,无论是大事小事,都是二姑和二姑父来帮忙,是他们,撑起了我们的半个家,直到二姑父去世。

二姑死了,我很伤心,难过,但内心更多的却是对生命易逝的感叹和恐惧。我害怕哪一天我的父母也这样离开,虽然我知道这是必然的,但是我还是害怕。我常常问自己,我恐惧的究竟是什么?思考了许多次,我不得不承认,我恐惧的是,或者说焦虑的是他们去世之后我的身体和心灵将面对的一切,而不是他们死亡这件事情本身。如同我生病,我焦虑和恐惧的不是我生病了会让我身体很难受,甚至也不是害怕生病了会导致我的死亡,我焦虑和恐惧的是,我生病了,我得去治病,我恐惧的是去治病的这个过程。

202473日,我在开车途中,接到用母亲的手机回拨给我的一个电话。对方在电话里说,母亲骑电瓶车被一辆送水的小货车撞了,现在已经送往医院。在问清楚简单的情况及母亲被送去救治的医院名字后,我一边开车,一边做了以下几件事情:

首先给妹妹打电话,不通,给妹夫打电话,没有接,继续打妹妹的电话,直到接通,理由,有人分担;接着给同事打电话,理由是帮忙请假(似乎任何时候,我都将工作放在了前面);接下来给我姨妈打电话,因为姨妈家距离母亲被送去救治的医院比较近;接着给一个律师朋友打电话,咨询事情处理注意事项;给曾经在交警队工作过的同学打电话,咨询事故处理流程;给负责保险业务的表姐打电话,咨询保险的事情。

电话打完,已经到了医院。找负责的医生了解清楚母亲的病情之后,又找医生朋友咨询是否需要转院等相关事宜。随后,又到交警队了解事故发生的过程及责任的可能认定,给综治办打电话,寻回丢失的电瓶车。最后,回家将母亲车祸的事情告诉父亲,并对父亲进行安抚。

母亲的治疗及整个交通事故的处理持续了几个月,整个过程让我身心俱疲。车祸的原因很简单,母亲接到小舅的电话让回娘家,七十多岁的老人,为了急着去我小舅家见我小舅从外地回来的女儿,放弃了乘坐公交车,骑着电瓶车就出发了。可能太着急,闯了红灯,又遇着一辆超载的小型货车,于是出了事故。而我小舅的女儿,她春节的时候才见过。

对于我的两个舅舅,我一直是不太喜欢的。在我记忆中,但凡父亲母亲之间大的吵架,其间必有我舅舅的参与,但凡我家里需要帮忙的时候,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他们的影子。顾及母亲的感受,我忍耐着,这一忍,几十年就过去了。

(三)关系

2024年,如果说母亲的车祸让我心力俱疲,弟弟一家的事情则让我时刻处于紧张焦虑状态。

自从弟弟同弟媳离婚后,两个人都努力逃避对自己儿子的教育责任。在这样的状况下,孩子上到小学三年级就成了问题少年。不得已,孩子转学到了担任小学班主任的他姑妈的班级,也就是我妹妹的班级。三年时间,问题少年变成了优秀的阳光男孩,顺利升入了这里最好的乡镇初中,分到了最好的班级。

孩子从去年开始住校,每个周末回家。刚开始的时候,孩子住在他姑妈家里,一个月之后,孩子回了一次他母亲家,可能是因为在他母亲那里可以放纵地玩游戏,而在他姑妈家却被管着,自那之后,孩子就拒绝周末再到她姑妈家去。因为弟弟常年在外跑长途,孩子周末回家,要么是同爷爷奶奶同住,要么就是到另一个城市与他母亲同住。

曾经看到一句话:孩子与孩子的差距,归根结底是父母之间的差距。父母的能力,决定了孩子的起点。父母的眼界,决定了孩子的方向。父母的习惯和格局,父母有没有终身学习的习惯,这些都能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。显然,孩子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,小学都没有毕业的母亲并不具备这些条件。于是,孩子的成绩一路下滑。与成绩一路下滑的,还有孩子阳光的心态,孩子与同学之间,孩子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。

孩子的问题出现了,但解决问题的人却没有出现。因为我距离孩子的学校近,也因为我是孩子爷爷奶奶的女儿,是孩子父亲的姐姐,我都成了解决问题的人。

仔细想来,我做每一件事情似乎都是基于“我应该做”,我“必须做”。比如工作,我总是给自己预设了许多必须做,而且必须做好的事情,其理由是那是我的责任;比如,每天坚持走路或者跑步,因为那样对身体有好处;再如,约朋友去逛街或者去旅游,也是因为我担心自己一直待在家里心心理问题会更严重,必须让自己出去接触这个社会。从小到大,我从来没有任性过,我总是太理性,理性得即便我委屈难过地想哭,我仍然会先将事情做完再去哭。

我常常失眠。睡不着的时候会翻来覆去地去想一些事情,特别是白天发生过的一些我解决不了的事情。有时是大的事情,但很多时候就是一些非常细小的事情,并且在我觉得是事情,在对方却完全没有当回事的事情,甚至,从头至尾,根本就没有事情发生,一切都是我的内心戏。究其原因,也许是在现实中,我应对不了这些事情,于是退到内在的想象中,去处理这些事情引起的焦虑。

我好像没有真正睡着过。我的头脑始终都没有停止运转过,因此我有理由觉得,自己的头脑从来没有休息过。我每天都莫名其妙地感到压抑,郁闷,头痛,烦躁不安,我的头脑就像塞了泥浆一样有一种混沌不清之感。我很想轻松地活着,不要活得那么沉重,但是我总是身不由己,心思和情绪总是不受控制,总是往消极的方面滑。

我这一生,没有幸福的童年和少年,青年时期也在父母的争吵中度过,我以为自己用尽了最大的努力终于摆脱了原生家庭,但终其一生,我仍然无法摆脱原生家庭对我的桎梏,它像噩梦一样一直缠着我,裹挟着我,不死不休。

(四)救赎

20243月,我开始阅读,每天1-2个小时,从纸质书籍到电子书籍,从心理学到公众号文章,从未间断。最开始的时候,只是阅读,后来,在阅读的同时也做笔记,再后来,阅读,做笔记,自己写生活感悟同时进行。截止今天,我在电脑上记下了约35万字。

我是一个肉体喜欢静但思想却静不下来的人。我不喜欢刷视频,追剧,我只喜欢阅读。一方面,因为文字信息需要我在脑海中构建画面和理解逻辑,这个过程能让我更深入地思考;另一方面,阅读的节奏我可以自己掌控可以慢慢品味内容,随时停下来回味或者思考。至于不喜欢追剧,则是因为很少有电视剧能拍出原著的效果。迄今为止,电视剧拍得比小说好看的,我认为无非就是《天堂在左,深圳在右》、《琅琊榜》和《甄嬛传》。当然,名著除外,这些都是原著和电视剧一样好看的。

事实上,近两年来,我有效阅读的时间大大减少。究其原因,是找不到自己想看的书。哲学类的书籍看起来太累,历史类的书籍看起来总让人感到绝望,诸如《人世间》等获得矛盾文学奖之类的小说,倒是能够看进去,只是看的时候太容易共情,看完之后心里总是难受。很长一段时间,我只能看一些网络小说打发时间,真的只是看,看了就忘了,下次再看,再忘。

2024年,我坚持阅读了5本心理学书籍,然后就是阅读公众号上的一些文章。选择公众号的这个过程,其实是很难的,唯一能做的,就是不断关注,不断思考,不断取消关注,剩下的,要么是有价值的,要么是自己喜欢的。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的深挖,其实也是对自己心灵的一次次叩问和反观,通过叩问和反观找到自己内心纠结的部分,重新梳理,找到解决办法。

杨绛先生说:“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,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,是读不懂书的。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,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。”

这一年,通过阅读,我明白:

1.我每天感到累的原因是:既无法做到像只猪一样懒,更无法像只猪一样,懒得心安理得。

2.我总是倾尽全力满足他人的需求,将自己的时间、精力和情感无保留地奉献出去,哪怕因此身心俱疲也在所不惜。我原以为这是自己的善良,现在才知道这是自虐行为。

3.许多时候,我心情不好都是因为付出没能得到回报。烂泥烂的好好的,我非要给扶上墙,咸鱼躺的好好的,我非要给他翻个身,一块朽木,我非要把它雕成才。

4.金钱是一个女人最大的底气。唯有经济独立,我才不用去看那些苟且,才不用低三下四,才有底气去爱与被爱。

5.我的问题就在于总是在不停地思考和分析,试图掌控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,总是想着将问题解决,但事实上,许多问题,是根本无法解决的,还有的问题,是不需要解决的。

 

有位法国作家说过,一切改变,即使是最向往的改变,也带着悲伤。因为被我们抛弃掉的,还有我们自己的一部分。2024年,本想用文字酝酿出一份巨大的悲哀,但写到最后,却流不出一滴眼泪。

2025年,我追求的目标是身体的健康。如果有一天,我不借助安眠药就可以入睡,入睡了不会被噩梦折磨,醒来后又神清气爽,我就是幸福的。

  最后修改于 2025-01-15 10:05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